大秦铁路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,1992年底全线通车,2002年运量达到一亿吨设计能力。为最大限度发挥大秦铁路作用,有效缓解煤炭运输紧张状况,自2004年起,铁道部对大秦铁路实施持续扩能技术改造,大量开行一万吨和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,全线运量逐年大幅度提高,2008年运量突破3.4亿吨,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大的铁路线。2010年12月26日,大秦铁路提前完成年运量4亿吨的目标,为原设计能力的4倍。
大秦铁路是目前(截至2011年)世界上运输能力最大的专业煤炭运输线路,它采用双线电气化重载技术,配置了大能力的机车和大载重专用货车,采用大规模的自动装卸系统和直达运输方式,依托万吨级装车站点和中国最大的煤炭接卸港——秦皇岛港,形成了完整的煤炭运输体系。大秦铁路上主要运行20000吨级的列车,2006年3月起,大秦在中国率先开行了重载列车,单列最大载重达2万吨以上,由4节机车共同牵引210节车厢,列车总长度达2700米。同时,大秦铁路上所使用的货车也是专为线路和秦皇岛港设计的,在港口卸煤时,列车并不停下,而是在慢速行进过程中,由翻车机自动进行卸煤。卸煤之后,列车随即通过环形线返回大同方向。
大秦铁路原属于北京铁路局大同铁路分局,至2004年10月,原分局改组成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,负责该线的运营。
特点
大秦铁路具有重(开行重载单元列车)、大(大通道、大运量)、高(高质量、高效率)特点。有关专家认为,从大秦铁路的线路质量与装备看,已具备年运煤三亿吨的能力,而且潜力很大,配套完善后将来运能可以超过四亿吨。
大秦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单元电气化重载的现代化运煤专线,全长653公里,它的上游连接着煤炭储量达6000多亿吨的货源地,下游连接着世界最大的煤炭外运港秦皇岛港。
贡献
大秦铁路为全国4大电网、5大发电公司、10大钢铁公司、368家电厂和6000多家企业输送生产用煤。
2006年,大秦铁路一举实现了2.5亿吨年运量目标,创下了铁路运营密度、运输效率、干线运量3项世界之最。2007年12月27日,成功实现煤炭年运量3亿吨。[1]2010年大秦铁路实现煤炭运量4亿吨的目标。2010年大秦线日均开行重车88.3列,其中2万吨列车48.7列,1.5万吨4.8列,单元万吨9.3列,组合万吨25.5列,日均运煤110.97万吨,最高日运量122.03万吨。
|